水博会首日,水利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抓住了参观者的眼球。

泵站异响,是异物侵入,还是机器磨损?以往,这得经验丰富的师傅侧耳聆听,如今AI医生上阵精准“听诊”。

暴雨过后,水源地水质是否受污染,水质感知设备会第一时间监测数据……

6月8日,为期3天的2021中国水博览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一系列治水新产品、新技术、新工法、新案例现场展示和发布。当日,近万名观众入场观摩,感受科技赋能让治水更加“耳聪目明”。

“听声问诊”机器故障

用一个类似大平板的黑色仪器,对准一位说话的女士,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一个红色圆点。

“圆点是声源位置,通过声成像技术,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在科大讯飞展台,工作人员正在展示讯飞声学成像仪。

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声音定位和检测技术,讯飞的工业听诊系统可实现实时检测设备声音,一旦“听”出异常声音,会立即报警通知工作人员处理。

以泵站为例。判断水泵是否出现机器故障,通过人的耳朵去“听”是一种传统办法,但人耳检测难免存在缺陷——人不可能24小时集中注意力进行检测,人耳也难以捕抓瞬间声音并进行定格分析。

“对于具备AI能力的算法系统来说,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科大讯飞公共事业部总经理秦平介绍。国内有泵站应用讯飞工业听诊系统后,通过声纹诊断主动预警泵体叶轮异物入侵故障等异常。

除了能够找出病根,这名聪明的AI医生还可在人工巡检空窗期,运用声纹监测,掌握水利水电设备运行状态,减少非计划停机次数和时间,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运行。

5G技术平添“智慧双眼”

“我们这次带来了升级产品。”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展台前,负责人邓利称,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在湖北不少地市得以应用。

湖北大小水库众多,不少水库是水源地,暴雨过后的水质问题令人关注。“水库动态监管系统除了能测量水位、雨量、流量,还可以及时测水质。”邓利介绍,新增加的水质感知功能,可让机器替代人工跑路。

滑轨上,一台机器人轻轻滑过,引发观众驻足。武汉大学与广东大仓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水文机器人,也在水博会上亮相。

现场工作人员韩东阳介绍,这是一台集联动水文监测、水文预报及水文水利计算三项专业功能的水文机器人,目前处于调试阶段。当水文机器人检测到测站水位计、雨量计被堵塞或被雷击而无法正常工作时,能通过自身集成设备紧急测量;如果出现特大洪水超过测站设备量程等情形时,机器人可实现多位置、高密度测量,发挥好汛期水文“耳目”的作用。

5G技术的应用,给水务管理平添“智慧双眼”。华为展厅内,智慧水务综合运行指挥中心的大屏上显示着一幅城市三维图,各区降雨量、城市中小河流水位变化、内涝积水预警,一目了然。同时,结合无人机、无人船,实现无人化巡检、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华为官方的一组统计数据称,5G无人机应用于都市型河道、河湖巡检,能将效率提升30倍。

每一滴流水去向明明白白

“水流量测精度达到95%以上,相当于给灌溉明渠和排污口装上智能化水表。”武汉联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研发负责人桂子荣向客商介绍智能明渠量水器。

历时3年开发的这款量水器,能实时采集瞬时流量,计算时段水量,统计累计水量。“通过权威部门水力学实验验证、现场比测验证,我们的产品测量精度大于95%,去年已获得专利认证。”桂子荣说。

我省江河纵横,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丘区、鄂北岗地等存在水源性缺水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因水污染较重导致水质性缺水。桂子荣介绍,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灌区用水精度,每一滴流水去向明明白白,有利于增强节约用水意识,提升用水效率。

同样是算法的改变,北科博研于2020年应用的水土流失评价云计算平台,通过平台实行数据收集、自动计算、成果汇总检验,减少人工计算,提高准确率。以宁夏进行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为例,传统方法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计算工作,但通过该平台,2天就完成测量计算。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实习生 周劭娴 通讯员 孟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