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二季度是权益类基金大获全胜的季度。自7月20日至今,公募基金2020年二季报陆续发布,全市场基金资管规模较2020年第一季度相差不大,但权益类基金占比明显提升。自2017年开始,我国公募固收类基金规模占比首次低于四分之三。

太平洋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总规模为17万亿元,相较2020年一季度末增长1.76%,较2019年末增长15%。分类别规模看,权益类基金规模4.2万亿元,占比24.6%;固收类基金规模12.6万亿元,占比74.2%,其中,货币基金大幅缩水。ETF规模增速放缓,FOF规模持续高增长。

从仓位看,权益基金仓位上升,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88.14%,较一季度上升4.63%,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5.26%,较一季度上升4.78%。

从行业配置看,消费、科技、生物医药仍是主要配置方向;从重仓股看,贵州茅台、立讯精密、五粮液成为重仓股前三。根据二季报显示,今年成立的爆款基金中,有部分基金遭遇大幅净赎回,最高赎回比例达72.87%。

平安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执行总经理贾志认为,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和明星基金经理能力的影响,这些被大幅赎回的爆款基金在业绩方面大多有不错表现,其中表现最好的基金成立不足四个月,净值增长43%,但是这只基金被赎回了60%以上的份额,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想法较为明显。这种行为一方面增加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长期收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难度。

“从投资者最关心的市场风格看,2020年二季度基金市场的投资风格呈现从金融地产板块中‘撤’到消费、科技板块的大趋势。其中,金融和地产配置处于历史新低,消费和成长板块的基金配置比例持续升高,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大金融’板块的配置比例创出历史新低。”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艾熊峰认为,从整个仓位上看,基金维持高位仓位,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的仓位约为80%,权益类基金的整体仓位处于比较高的历史水平。

过去1年中,公募基金都在建仓主板,加大中小板的配置,创业板的配置比重创出2010年以来仓位的新高。从板块配置看,2015年A股大幅回调之后,消费板块基本处于上升通道,几乎从未出现大幅调整,这是因为市场对消费板块的基本面长期看好。对于成长板块来说,2010年至2013年间,整个公募基金对成长板块的配置稳定在10%左右,但在2013年后对成长股配置开始大幅增加。

在行业配置上,电子、医药、休闲设备等板块在二季度获得基金增持,二季度减持的板块有农业、银行、地产等板块。具体来看,减持比较多的是一季度增持较多板块。例如,农业、建材等。而银行和地产板块也被基金持续减持,例如,招商银行、万科地产等。在传媒领域,万达电影、分众传媒等也被减持较多。总体看,公募基金配置集中在消费和科技两大板块,医药、电子、食品饮料等板块的仓位合计超过50%。配置比例较低的行业集中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长周期板块。

二季度基金的业绩也佐证了上述判断。太平洋证券统计显示,在偏股型基金中,按投资风格分类,成长风格基金业绩大幅领先,极致成长型基金今年以来业绩为44.27%,成长型基金为40.34%,而价值型仅为7.11%。按照市值分类,中小盘风格基金业绩更为突出,分别为36.1%和35.47%,大盘风格基金业绩为25.58%。

市场投资风格变了,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基金呢?是偏向大盘股风格的“老基金”?还是偏向成长股风格的新基金?从公募基金申购和赎回情况看,确实存在赎回旧基金再去申购新基金的情况。对于存量基金的赎回数量越多的季度,也对应新发行基金规模较大的时间。新旧基金之间有个“跷跷板”效应,在二季度以来基金份额的升降尤为明显,即“老基金”整体规模下降,而新基金规模上升。

具体来看,2020年二季度,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2858亿元,连续4个季度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并且为除2015年二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外的第三高点。与之对应,存量基金市场却遭遇大额净赎回,二季度净赎回规模为2485亿元,发行与净申购合计仅为373亿元,也就是说权益类基金二季度19.8%的规模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净值的上涨,并未吸引大规模增量资金。

这是否意味着不该买老基金了?艾熊峰认为,新老基金的“跷跷板”效应不该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标准。历史业绩、基金经理以及整体市场的投资风格等因素,才是投资者在选择资产管理产品时应该看中的指标。投资者尤其要考虑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额进行量力而行的投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