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盘出炉,21.41亿尘埃落定,位居2014年以来,近九年内的最差成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以这么说,自从中国电影市场慢慢步入商业市场化发展以来,还没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这么形容情报君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21.41亿,同比去年10月的75.78亿,下降了71.74%;相比历史最高值2019年10月的83.16亿,下降了74.25%。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是砍得只剩一双脚了。那样还能站得稳吗?

今年一整年,感觉中国的电影行业一直就处在不断呼救当中。 上半年的四五月份,影院再次大范围关门,有人说,等暑期档就好了。暑期档没有发挥出特别理想的水平,有人说,等国庆档爆发一下就好了。国庆档创下近八年历史最低水平,有人说,等大会开完就好了。如今呢,大会也开完了,好像也并没有好起来,甚至连续三周都没新片了。终于,人们不再求救了,一是麻木了,二是也懒得再关心了。

毕竟,有没有电影看,重要吗?在很多事情面前,可能完全不重要吧。

“难”

一直以来,10月其实都是一年到头票房产出占比较大的一个月份。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在于,10月有国庆档,整整一周的假期,多部新片可供观众选择,对于票房产出而言是重要的天然优势。

一般情况下,除了春节档所在的2月,还有7、8月的暑期档,然后就轮到10月了。即便是在2019年以前,也就是国庆档还没有完完全全变成一个“献礼”的档期的时候,10月也通常都能有不错的市场发挥,甚至可以做到和春节档、暑期档所在的月份平起平坐,比如2017年。到了2019年,国庆档“三巨头”的出现改写了档期的格局和使命,大大抬升了10月的票房容量,自然也提高了大家的期待值。

或许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今年的国庆档只有不到15亿的票房,整个10月也只有21亿出头的成绩,还不如2014年的27.65亿。 有意思的是,2014年,全年票房294亿;而今年的票房,到目前为止只有278亿。假如后面两个月还保持这样的趋势的话(当然我相信不会),那今年票房确实也就跟2014年差不了多少,能突破300亿甚至都够呛。

发展了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中国电影市场又回到了“原点”,想想也是哭笑不得。

而从单日票房表现来看,整个10月的日大盘也是惨不忍睹。

在经历了短暂的国庆档7天票房破亿之后,单日大盘就开始一跌再跌。而从10月16日开始,单日大盘再也没有超过5000万,包括周末。工作日的票房基本就维持在1000万出头,也就比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日表现好了那么一点,大盘的单日冠军依旧是上映了一个月的《万里归途》。

而如果是跟2019年的情况相比,这样的差距就更明显了。 2019年的10月,单日大盘在1亿以下的天数都屈指可数;而到了今年,情况恰好相反,单日大盘破亿反倒成了凤毛麟角了。 这样的落差,不可谓不令人唏嘘。

而随着前两天, 《独行月球》和《新神榜:杨戬》的密钥到期,这两部影片也分别以31亿和5.55亿的成绩,结束了自己“漫长”的使命 。对于这两部影片本身而言,这样的成绩当然也算是可圈可点了,但情报君相信,在此之前,它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曾被寄予过更高的期望。

目前的电影市场,自从国庆档以来,已经连续三周没有任何有体量的新片上映了。10月21日,上映了一部《队长老爸》,到现在票房累计3.8万。是的,你没有看错,3.8万。点开灯塔跟猫眼专业版的档期日历, 整个10月份,整整31天,一共上映了5部影片 。情报君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样的现象,毕竟,这在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发展以来,是史无前例的。

情报君周围,有不止一个人和我说,已经好久好久都没有进影院了。对此,我也只有苦笑,没有新片供给的话,电影院也无片可放,好像确实也就可有可无了。另外, 当下全国影院的营业率也就只有一半多一点。到底有多少影院只是疫情暂停歇业,又有多少影院就此关门,这个统计数字恐怕永远都没人知道 。

截至目前,全年的票房为278亿,而距离今年过完,还剩两个月。 接下来两个月里,已经官宣定档的具备破亿体量的片子,不超过3部。 当然了,今年的票房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但平心而论,就现状来看的话,倒也很难再有什么更大的突破了。

2020年,疫情发生的第一年,全国影院满打满算只干了半年,依旧有200亿出头的票房。如今,已经是疫情发生的第三年了,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年,很多事情理论上应该有更多更灵活更科学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案,但结果似乎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反倒走上了另一条奇怪的道路,一去不回头。

情报君是真的不想用“至暗时刻”来形容当下电影市场面临的困境,毕竟各行各业都有难处,电影行业也并不特殊,但确实也找不到别的词汇了。相关的文章我们写过太多遍,未来的预测我们也发了无数回,写到最后,连自己都疲倦了。我还是那个观点, 票房的失利只是暂时的,但是信心的破灭再建立,可不是三五个月一两年就能搞定的 。

“等”

事已至此,问题总要解决不是吗?

当下最首要的问题,无非就是大家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不确定的日期,等一个不确定的片子,能给市场带来一点好消息,能让观众们重新走回影院。但究竟是啥片子,又究竟是几号?是4号,还是11号?是进口片,还是国产片?在官宣之前,没有人真的知道。

这感觉就是, 整个市场成了一个“薛定谔”式的存在 。你知道这样一部所谓“救市”的片子一定会来,它也确实一定会来,但你等啊等,等了一周又一周,等到希望变失望,它就是不来。

从现实情况来看, 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内,进口片的定档要比国产片定档更有可能 。一方面是因为,国产片但凡是体量处在腰部以上,肯定也不希望宣发期过于紧张;另一方面也在于,确实是挤压了很多已经过审但就是不批档期的进口片了。所以,不管是《黑亚当》还是《阿凡达2》,不管是《万圣节的新娘》还是《沼泽深处的女孩》,抑或是昨天刚刚宣布确认引进的《坠落》,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只要能上,甚至是能定档,那就是好消息。

而情报君其实更想问的,是一些更远也或许更尖锐的问题。

今年可能基本上也就这样了,哪怕《阿凡达2》能有不错的反馈,恐怕也很难再回到曾经的进口片表现辉煌的时期。 如果未来,我是说如果,院线市场能够看到的进口分账大片越来越少,国产片如何能长期以高质高量的水平满足观众的期待呢? 我说的再直接一点,只靠主旋律影片,到底能吃多久?这是其一。

第二,从暑期档开始到国庆档,影片的定档越来越紧张,宣传期也越来越短。提前一周、十天半个月才定档,成了今年电影市场的“家常便饭”。这种在最后关头才批准档期的形式,究竟还要持续多久?又将对一部电影造成多大的影响? 如果电影的定档、放映、发行等一系列行为不再属于市场化的运作,那么我们所说的电影市场,究竟还是不是那个电影市场?

第三,也是情报君上面提到的,电影行业以及电影人们将如何重新建立起信心,让观众重新燃起对未来的期待。这一点,不单单是体现在票房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毕竟,经历过市场化辉煌的那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近几年发生的这一切,真的很难云淡风轻地安慰自己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既然这样的话, 如果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还有必要继续发展的话,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老实说,我国的电影产业不是一个多大的产业。全年最高600多亿的票房,相比很多龙头产业来说,那都是小巫见大巫。只不过是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公众的、需要大家一起来参与的行业,所以在无数双眼睛的审视下,一点点风吹草动似乎都容易变成一个大新闻。我当然相信还有很多遇到困境的行业,在等着绝地反击,等着雨过天晴的时刻尽快到来。

情报君也不想表现的太悲观消极,更不想去一味地重复这一行有多惨。但事实就摆在眼前, 与其说要不停追问,心怀忐忑,一直等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倒不如更加清醒地看待已经发生的这一切 。我相信,大家之所以还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一定是出自热爱。但有时候,电影并不只是电影。

文章的最后,本来想写一些情报君个人很私人情绪的话,但想想还是算了,说多了难免会因为太主观显得矫情。审视一下自己,其实又何尝不是跟大家一样,在迷茫和焦虑之中反复摇摆,在希望和失望之中左顾右盼,等一个不确定的明天尽快到来呢?回看过去这几年,我本人作为一个小透明,目睹了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寒冬时刻的落日余晖,难过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无奈。

就在情报君写到这里的当下,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消息。金鸡奖公布了今年的提名名单;《奇迹·笨小孩》代表中国内地申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公布了入围的创投项目;明年北影节开始征片。看起来,表面上行业好像是开始朝着积极复苏的方向在不断迈进了,项目在孵化,奖项待评比,一切似乎挺正常挺欣欣向荣的。

嗯,既然这样,情报君也不好再说啥了。那就继续等吧,等更多好消息的“降临”,等一个阳光普照的晴天。反正,除了等,我们也别无他法,不是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无念,清一色财经经授权发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