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公报公布,公报就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施以来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启示做了整理公布。

根据公报,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后,黄河源约古宗列、长江源格拉丹东、当曲区域完整纳入国家公园范围,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区划面积由试点期间的12.31万平方公里调整至19.07万平方公里,并初步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勘界立标项目实施方案》和勘界立标地图制作工作。

试点以来,青海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累计投入62亿元,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同时,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和未纳入国家公园的10个保护分区全部纳入生态红线。建立和完善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遗迹动态监管平台、人类活动台账,实行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月报告制度。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大数据中心和覆盖三江源地区重点生态区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建成,建立了资源本底数据平台,发布自然资源本底白皮书,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工作报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陆生脊椎动物物种名录。

国家发改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兔狲、藏狐、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争相出镜。

(总台记者 李永辉 王小龙 马文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