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资环境艰难时,担保帮助我们解决了融资可得性问题;在融资环境相对宽松时,又帮我们解决了融资贵的问题。”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能达”)财务总监许诺说。

这家从深圳华强北“一米柜台”起步的民企,如今已在专网通信领域确立了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而海能达的第一笔50万元纯信用贷款担保,就是由国有担保公司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提供。

“很多企业的首贷是通过高新投提供担保完成的,从而开启了这些企业的融资之路。”高新投董事长刘苏华说,“支持民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高新投肩负的使命。”

深圳市区。记者 毛思倩 摄

担保:开启小微企业融资路

据许诺介绍,从最早在华强北做对讲机分销渠道到转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对讲机,海能达对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并且当时抵押物资产价格波动大,银行并不愿意贷款。在这个节骨眼上,正是因为有了高新投提供融资担保,海能达才能成功从银行贷款,实现了产品和业务的转型升级。

海能达董事长陈清州告诉记者:“海能达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紧张,贷款不易,国有担保公司爽快地提供担保,直到企业上市。”

“很多企业的首贷都是通过我们实现的,我们把他们带入了信贷市场。”刘苏华说。

成立于1994年的高新投,是深圳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而设立的国有专业金融服务机构,具备资本市场主体信用AAA评级。

中小微企业因其“轻资产”的特点,一直饱受“融资难”的困扰。高新投改变传统金融机构依赖抵押物为担保条件的观念,凭借风险识别能力,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微高科技企业提供免抵押、免质押的纯信用贷款担保。目前高新投的总担保额中超过70%为纯信用担保,并正努力将这一比例提升到至80%以上。

针对深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高技术、轻资产”的现实情况,高新投不断创新推出差异化服务品种,例如“科创贷”和“知本贷”产品。

“科创贷”为科技企业直接降低现有贷款担保费的25%,企业可享受低至每年1.5%的优惠费率。

“知本贷”使得企业能够以合法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为质押物,经评估后由高新投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知识变资本”,不仅提高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成功率,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获得贷款金额3%至5%的补贴。截至2019年6月底,高新投旗下的融资担保公司已为517个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提供了总计26.6亿元的资金服务。

成立25年来,高新投累计为3万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近5000亿元担保服务,成功助推近300家中小科技企业在境内外公开挂牌上市。其中华为、比亚迪、创维、海能达等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企业,沃尔核材、兴森科技、东江环保等高科技企业也已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

2018年,高新投增加中小微新客户数超过500家,同比增长86%,且平均单笔担保额降至544万元,扶持中小微企业成效突出。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高新投还对2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项目引入豁免政策,提高风险容忍度,鼓励和引导客户经理为小微科技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通道。

然而,亮眼的融资担保成绩单背后,是融资担保业务一直挣扎在盈亏平衡边缘的尴尬局面。“高新投的融资担保费率只有2%,而企业一旦出了问题,高新投要替企业兜底,向银行还款。这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刘苏华说,“融资担保是准公共产品,不以营利为目的,那我们就很难发展壮大,去支撑更多企业的融资需求。”

实际上,直至去年,高新投旗下的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利润却只有3000多万元。而今年上半年,融资担保业务利润仅为460万元。

多年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成本偏高,近年来机构数量继续减少,担保规模下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18年,由中央财政发起、联合有意愿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再担保、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各省区市开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业务。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经营,目标是健全我国融资担保体系,支持融资担保行业发展,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记者 毛思倩 摄

造血+少失血:多元化发展反哺融资担保业务

成立之初的10年里,专注于融资担保业务的高新投由于缺少利润,难以发展壮大。为了扭转在盈亏平衡边缘挣扎的困境,高新投采取了少失血和造血“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强化融资担保风险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降低融资担保风险,确保少失血;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资金里尝试着创投业务,在1999年至2000年探索了投保联动、担保换分红、担保换期权等造血生存新路。

1999年,风险投资在中国刚刚起步。当年,高新投与大族实业合资设立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高新投出资438.6万元,占股51%。为了探索创业投资的中国式路径,高新投在参股之初即确立“阶段性控股、保持企业发展独立性”的投资原则,承诺未来适时退出股权并获取投资收益。通过这一笔投资,高新投在国内首创并实施了“投保联动”业务模式,并开创“股权+债权”的融资模式。2001年,通过公开竞拍,高新投将46%所持股权转回给创始人,将管理权交还。与此同时,高新投帮助大族激光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和股份制改造。大族激光2004年上市后,高新投相继退出了剩余的5%股权,投资收益超过3亿元,创造了单笔项目投资增值达777倍的纪录。

同样是1999年,高新投以“担保换分红”形式为科陆电子提供500万元贷款担保支持。2000年,高新投投资科陆电子206.6万元。在科陆电子2007年上市前后,高新投继续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科陆电子成功上市后,高新投实现了76倍的投资回报。

2000年,高新投以“担保换期权”形式取得迈迪特(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中美合资企业)2%的期权,为其提供了1500万元贷款担保支持。2002年,迈迪特被西门子并购。同年,迈迪特提前溢价回购期权,高新投获得了240%的投资回报。

“当年,虽然进行了一些股权、期权投资探索,但规模还是很小的。因为只有承担了正常融资担保风险以外的风险时,才会要股权类收益。而当时我们自身体量就不大,不可能大规模地做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刘苏华说。

为了提升实力,2002年高新投提出希望政府进一步补充公司注册资本金。“我们当年也想让担保纯政策化,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这促使我们必须走市场化的路线。”

2005年,高新投开始寻找股东注资,并引入外部投资者,系统性地开发新业务。“最早尝试的创业投资和工程担保业务都是现在最赚钱的业务。用这些业务赚点钱,自我造血,来贴补不怎么赚钱的融资担保业务。只有自身实力强了,才敢(在融资担保业务上)冒风险,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打开融资之路。”刘苏华说。

如今,高新投已成长为一个包含融资担保、保证担保、创业投资、小额贷款、典当贷款、金融产品增信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注册资本88.52亿元。

在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中,高新投还引入了此前支持过的海能达。如今,深圳市海能达投资有限公司占高新投2.4%的股权。“我们在海能达成长道路上帮过它。而它壮大后,又反过来投资我们,以这种方式反哺社会。”

支撑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高新投的造血之路取得成功,得益于深圳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刘苏华说:“造血,需要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深圳开始转型升级后,市场融资需求非常旺盛,我们就不断创新业务方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随着深圳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一起成长,成为政府执行重要产业政策的抓手。”

自1999年开始尝试投保联动以来,致力于发掘小而美的科技企业是深圳高新投一以贯之的投资理念,因此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企业发展的中早期阶段。为了满足科技企业在发展各阶段的融资需求,高新投陆续开发出了融资担保、创业投资、金融增信、保证担保、小额贷款、典当贷款、商业保理、基金管理、财务顾问等业务,为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自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欧菲光、东江环保、科陆电子、科信技术等投资项目,均是高新投应用“投保联动”的典型案例。

伴随着深圳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投2010年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创投”),注册资本5亿元,主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进行期权、债转股、优先股、直投等形式的投资,深度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领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优势,高新投以融资担保业务为基本平台,利用创业投资、债券增信等多种业务组合,将自身的担保信用资源、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创投机构的直接投资以及企业的市场资源与创新能力等进行多方位整合,为被投企业提供资源对接、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咨询、人才引进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融资、客户、人才、生产等行业信息的对接及市场渠道的整合,扶持企业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截至目前,高新投创投累计投资项目近150个,初始投资金额7.1亿元,其中8家在A股上市,3家在H股上市,5家并购上市,上市退出回报率达53.78倍,平均退出投资收益率为11倍。

与此同时,高新投战略新兴产业担保金额在银行融资担保业务中占比83%,项目数占比88.26%;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占比77.75%;为112家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服务总金额5.2亿元。2018年以来,高新投融资担保业务中,战略新兴产业和双高企业占比超过80%,服务中小微企业家数同比增长52.53%,为深圳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出新贡献。

2018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波动和下滑,部分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出现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用“创业多年的最大难关”来描述这一危机,疲于“找钱”应对。

紧要关头,高新投率先利用自有资金出手对民营企业进行纾困,为陷入流动性危机的上市公司提供债权、股权融资支持,承接银行和券商退出或不接的业务。为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市场套利和资源浪费,高新投推出“固定收益+后端分成”的纾困模式。之后,高新投成为深圳市政府纾困上市公司的重要执行机构之一。

科陆电子2018年出现股票质押风险,高新投主动为科陆电子的股权转让牵线搭桥,并在关键时刻提供了5亿元债券担保、2亿元信用贷款以及用于回购质押股票的8.8亿元纯信用过桥贷款,促成科陆电子完成股权转让,成功“自救”。这也成为优质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的“标杆案例”。

另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已将其质押股权中的七成转质给高新投,流动性危机暂时得到处理。“在那种情况下,如果高新投不接手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位董事长说。

一般企业上市后,融资渠道打开,融资成本下降,对传统的贷款担保业务的需求下降。但当资本市场出现波动时,AAA主体评级的高新投提供担保增信又成为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的重要支撑。受益于高新投提供的担保增信,海能达于2018年11月成功发行5亿元公司债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6.5%。“债券的发行,对拓展融资渠道有重要意义,为后续发债打开了通道。”许诺说。(赵瑞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