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明确会在6月15日一次性续作当月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市场情绪明显回暖,债券市场有所反弹。

4月底以来,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落空”,再加上资金利率明显抬升、宏观经济数据向好拉高市场风险偏好,债市经历了一轮剧烈调整,不少债券基金5月以来净值出现连续下跌。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宽松预期遇冷、地方债供给增加、风险偏好上升,可能是这一轮债市调整的主因。

从流动性情况来看,随着复工复产加快,货币政策节奏有所放缓。央行在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在3月底至5月下旬期间连续暂停37个交易日。资金价格更能反映流动性的松紧程度,曾在4月底跌至0.661%的1天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5月下旬反弹至2%,一度低至0.6625%的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也回到1%上方。而此前,市场分析师多认为,短期利率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低于1%。这使得市场对债券市场的预期发生了变化。

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成皓认为,4月到5月的操作更多是在边际上修正3月第一波疫情冲击之下过于宽松的环境,但需要关注的是这是否会持续。从流动性来说,要呵护就业和消费市场,相对比较宽松、灵活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还是需要的,因此流动性上并不会收缩至非常“紧”的状态。

债券供给的增加,也给市场走势造成了较大影响。从债券发行来看,5月,地方债、国债、企业债等发行提速。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14万亿元,同比增加7505亿元;企业债净融资2971亿元,同比增加1938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5月地方债发行1.3万亿元,创地方债单月发行量新高。发行量的迅速上升给原本情绪不高的债市带来了压力。

还有观点认为,近期债市的波动与去杠杆有关。对此,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目前金融杠杆并没有显著增加,央行打击资金空转并不是为了去杠杆,而是为了把资金落脚在实体经济层面。在经济下行、银行风险偏好走低的情况下,信贷投放至小微企业的动力不足;同时,企业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获得低价的资金更倾向于用于套利而非支持生产。6月4日,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表示,通过排查,发现部分企业一边获得低利率贷款,一边进行套利行为,比如购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甚至投资股市等。对此,监管部门一方面打击资金空转,另一方面继续定向发力宽信用,保障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

在宏观数据向好,货币政策转向“宽信用”,信贷融资渠道更为通畅后,叠加对流动性收缩的恐慌情绪,债市吸引力下降,行情也就出现了波动。

成皓认为,从宏观面来看,接下来消费端复苏的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现在如电影院等场所尚未营业,出行数据也有比较大的下滑,消费端仍然面临压力,这需要更进一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支持。这对于债券市场行情来说影响是正面的。

明明团队则表示,在基本面开始缓慢复苏、宽信用的组合之下,震荡上行将是后续债券利率的一大特征,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