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我国正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专家认为,资金要素保障问题是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要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发挥部门合力。同时,金融机构要找准定位、创新产品、依法合规,切实加大对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精准聚焦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和复工复产的加快,4月份以来的融资需求缺口正逐渐得到弥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2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4月份的9102亿元大幅增加近1.8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936亿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自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工作以来,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基础设施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尤其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加大这些领域的信贷支持,可以实现短期刺激经济增长和长期增强发展后劲。”

以水利基础设施为例,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曾公开介绍,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而根据国泰君安的研报,结合各地已披露的水利投资计划,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水利投资规模将达到5.17万亿元。

“金融机构要聚焦重点领域做好金融服务,配合好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和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互动对接。银行要加快重大项目贷款审批、放款流程、用信进度,推动项目“应投尽投”“应投早投”。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决定了复工复产的程度,疫情防控的效果越好,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和效果也会越好。同时,要通过投融资体制创新,保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调动他们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刺激经济发展。

“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守住合规底线,聚焦有效投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要全面理解和切实落实国家的政策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社会领域和生态环保补短板等,把握住市场机遇,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强化政策引导 发挥市场作用

国务院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贷款投放、延长贷款期限;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目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要从经营理念和投资理念上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邢成认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时间长、见效慢、回报低,不少商业银行并不感兴趣。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应跳出舒适圈,提升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业务能力。而保险公司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要符合资金运用的监管和政策要求,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邢成提醒,在落实好国家政策导向的同时,金融机构要在创新中求发展。无论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风控措施的创新还是科技赋能,都要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的同时,兼顾收益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资失误和不良资产的增加。

在宗良看来,相关政策还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有合理的经济效益,更好引导商业银行等机构参与。

苏剑认为,在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的过程中,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创新体制机制,打破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同时,还要分析哪些区域和项目能够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能否保障项目收益等。

“要撬动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大融资支持。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自身优势,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加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可通过购买专项债券、PPP模式等,与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共同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张建红说。

他建议,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国有大行要发挥资金和网点优势,加大对商业可持续重大项目的信贷投放;中小银行要立足辖区实际,对有还款能力、切实可行的中小型项目,给予必要信贷支持。要创新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产品模式,发挥部门合力做好对重大项目的金融服务。(记者 郭锦辉)

推荐内容